当代名家系列·李强

来源: 中国书法报 2017-03-10

李  强

李强,字妙染,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北京印社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李强工作室导师,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书画印作品在国内国际大展中多次获奖入展,并多次在各地举办李强书画印艺术全国巡回展。


浪漫中的美感

文/胡抗美

转眼间,李强离开东北老家来到北京已经有24个春秋。24年里,他靠着一支笔、一把刀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创造着美。书画篆刻家是人类生活美的设计师。书画用表现力分割着黑白;篆刻用想象力演绎着方寸。而被分割、被演绎后的结果紧紧地联系着一个来自西方关于美的定义。美就是“感官知觉或想象力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李强《姜白石词

其实,什么是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今中外很难统一。传统的说法无外乎节奏、对称与和谐,近现代观念却注重意蕴、表现力和生命力。我倒以为,节奏与对称、和谐与意蕴、表现力及生命力等只是某个阶段理论强调的不同的侧重点,作为美,这些都不可忽视。

李强《 松陵雨泊


李强在京的24年,国家正处在30多年改革开放之中,社会变革极为深刻,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巨变使整个社会浮躁起来,因此人们在艺术上的感官知觉必然青睐浪漫主义美感。浪漫似乎是浮躁中的休闲,然而浮躁留给浪漫的空间要比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大得多。李强清醒地抓住这个机遇,求新、求变,追求自由,追求热烈。使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化为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我看过一些评论李强的文章,大都认为他的线条斑驳老辣,作品宽阔大气,具有山林之逸气、朴拙之豪气,这当然是对的,然而这些无不表现出他的浪漫情怀的丰富性。李强对篆书和篆刻都比较敏感,造型灵动、组合自然、对比丰富,既有高古之意,又有时代之特征。篆书在隶变过程中,把粗细均衡的一根长线切为短线,然后用被切的线去组合隶书。但研究李强的篆书风格之后可以发现,他却把被切短的线重新用于篆书的组合,从而在他笔下出现了新的篆书造型,这真够浪漫的。

李强 启功先生论词绝句  

我在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还要再次引用鲍桑葵的一句话,他说:“最初能使未经训练的感官感到愉快的东西,通常都不是真正美的东西……”我想他还想说,最终能使经过训练的感官感到愉快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东西。这似乎有点孙过庭“最初平正”与“复归平正”的味道。李强24年的北京之路,一方面努力地在训练自己的感官,提高自己的眼力,解放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地去实现“复归平正”,坚持传统,敢于创新,以向社会贡献更多更美的艺术品。

李强书“掬山泉·啸春风”


名家集评


知李强君要实施“一路北上书画印展览”计划,欣喜间陡生三个赞词:

一曰:勇气。27年前,李强君在佳木斯《青少年书法报》任职期间,想点子、出主意,频繁策划书法活动,不断制造新闻热点,遂声名鹊起。正春风得意之际,毅然孤舟独桨,南下京城,一面以驻京记者站站长身份,替《青少年书法报》居高望远,拓宽视野;一面求贤访友,探寻艺术发展之途径。20世纪80年代末,书法气候尚无今日之明媚灿烂,李强君敢于匹马单枪,涉远登高,其胆识与勇气委实令人钦佩。

二曰:才气。李强君兴趣广泛,兼修诸艺,尤擅书画印。其取法之高古、之博杂、之冷僻,侪辈同道无有几人可与之等量齐观。其书风古拙厚朴、画风简约劲拔、印风生辣雄强,凸显出北方男性豪迈放旷之美学特质。我与之在人才济济的沈鹏书法精英班同学,环顾比对之下,李强君实为天赋高、才情富、创造力旺盛之佼佼者。

三曰:大气。京城乃文化中心,艺术海洋,文人墨客之交游集聚频仍繁复。我与李强君虽无深交密谈,但也偶尔相遇,不时谋面。李强君每每笑意拂面、喜气盈庭,从不发牢骚、讲怪话,从不埋怨他人、讥讽同道。在“文人相轻”顽疾未愈之艺界,李强君有如此豁达心境和宽厚肚量,难能可贵!

集勇气、才气、大气于一身者,焉有不成就之理!

祝李强君一路北上!一路平安!一路风光! 

 ——刘洪彪

李强《四座一林七言联》


当代青年书家的崛起,他们以艺术创造的空前自觉与切实努力,在传统、当代、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十分关键地实现了主体对艺术的主动把握,因而在切入传统、指向未来这两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敏锐度、包容性和前瞻性。我以为这正是我们书法事业向前发展的希望所在。

使李强突出于众的,是他在艺术、人生的历练中对道的悟解和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度,不无历史的必然。借鉴汉魏民间书法遗迹,张扬艺术原创活力,力图展现质朴、自由、雄奇、宏逸的主体精神风采,在当代书坛已成为一种风气。它在具体创作形态上有着种种不同的表现,当然其中必有成功,也包括部分失误、遗憾。得失之间,关键在于主体的修炼与觉悟。很明显,李强的书风也在这一大的路数上。对艺术追求的选择本身,反映着他自身的气质、性情,折射出他的人生体验、审美理想。但更重要的是,李强与同一类型其他有代表性的青年书家的区别——我欣赏他的直率而精审、沉强而灵畅、博大而松活、放逸而不张狂、奇险而不诡诞。换句话说,在这一类型中,前进的“失误与遗憾”恰恰就是:荒率、简单、傻呆、矜持、嚣狂、怪诞、作态,等等。难矣哉,“度”的把握!孰能无过无不及?“度”,是艺术家长期、反复锤炼才能解决好的问题。难怪孙过庭要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感喟了。“度”不仅标示出作者艺术修养的火候,而且能透视到作者人生历练中的觉悟程度。我们当然不能说李强已达于“通会”,但就其一系列成功作品观之,他在这一点上的努力比其他书家则要更为自觉,其创作因之也就更为成熟。我特别想提到他植基北魏却又不无帖学来源的行草书,结字的多样变化完全因笔势与气韵的流宕而自然生发,较之于时下很多行草书作者的为变而变、故意安排、装怪作态、矫揉造作,高下立判。

我不想再落俗套地就李强作品的不足之处来啰唆,为艺至李强这程度,应如饮水者冷暖自知。我相信并期待着他更上层楼的登攀。 

 ——何应辉

李强 芭蕉屏风《展尽芭蕉》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甘肃书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