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与时代同行,抒人民情怀

来源: 中国书法报 2017-03-10


写在前面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是一个环境优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在安徽书坛,有位让人瞩目的著名书法家——吴雪先生。他的书法寄于情,抒于怀,风格高雅,品味超群。由字及人,让人感受到一袭超逸的宁静,一种纯粹的美意,一股空灵的蕴意。初见吴雪先生,他的热情、谦逊、温和、儒雅的气质,给人一种深沉亲切的感受。他重视书艺,更看重人品;重视学问,更讲求政治。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品味风格和精神世界。书法是技、艺、道的结合,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的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可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而推陈出新。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古法是源,当代是流,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被深深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书法正在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外在走向内在,由单纯的艺术走向广阔的社会文化。吴雪先生认为,当代书法家应当从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书法的作用和使命,加强“人、文、道、德”和文化的修养,从而更好的推动书法在当代的健康持续发展。

吴雪作品《徐冲渊诗》


艺精弥进,心灵书意


一个书家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它对书法的认识和态度。吴雪先生的书法观决定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高度,他对书法的认识不是单一的,不是就书法讲书法,而是由书到文,由文史再到书法,是把书法放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来研究的。吴雪先生的书法成就在于他对书法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通览文史,以经典为宗,以传统为师,入古而出新。吴雪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思考和心灵的折射,他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他内心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悸动。从吴雪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继承传统与独立创新之间择取了适合自己艺术之路发展的最佳道路。力求书法作品学于古人而不复于古人,求于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充分体现着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他始终膜于经典,钟情于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山谷,倾注全心地心领神会,并且经过长期的临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古拙、洒脱、清秀、飘逸的艺术风格,坚毅地走着自己的书法之路。他的书法立足于颜、柳,致力于苏、黄,上承“二王”,下追完白,不染时习地建立独特的“吴雪风范”。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取苏、黄、“二王”的文雅神静之美,得颜、柳的刚劲雄壮之气,兼容并蓄,自成一格,大字浑厚朴茂,小字劲逸清奇。

吴雪作品 李白《望九华》

吴雪先生不仅书法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达到了雄浑与典雅的统一,刚柔相济,美而不俗,秀而不媚,深受人们喜爱。他还在书法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从不懈怠,笔耕不辍,曾与同仁主编了《书法新论》和《书法新探》,在书法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他担任省文联领导岗位期间,成功承办了世界艺术家大会,中国“兰亭书法大赛”。同时,他重视文艺新人的培养,在安徽文艺界有着很好的口碑。近年来,吴雪先生在书法主题创作上做了一些尝试,以美好安徽、创新发展、民族复兴为主题创作举办了“翰墨情怀”“春天的故事”和“中国梦”三个书法展览并出版了作品集,目的就是通过书法艺术形式探索传承优秀文化、讴歌美好安徽的有效途径,用传统艺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抒发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时代情怀,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热切期盼,同时也彰显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吴雪先生与众不同、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吴雪作品《宿州赋》摘抄

《古文变迁论》中说,中国文字成熟分三个时期:一、纯图画期,二、图画佐文字期,三、纯文字期。书法是以汉字造型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没有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蕴来从容的创造文字形式美,那么就没有对于文字的真正理解和创作意境。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吴雪先生在艺术创作中讲求“创新之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讲究的曲径通幽,讲究意境、讲究回味。吴雪先生说,一幅优秀的艺术品,如果缺少意境,就不可能给人带来身心并进的感受,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艺术收获。有了创作意境,就可以使作品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意境,是艺术根本的一个原则。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吴雪作品 欧阳修题《庶子泉》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王羲之在心旷神怡之下能把《兰亭序》挥洒自如;颜真卿在悲痛欲绝的状态下也能写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书法,是表达心性的艺术。“书者,心画也”,如果书者不在状态,就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古人有五乖五合之说。五合之下,神清气爽,得心应手,笔墨传情。如遇五乖,则手不随心,勉为其难,笔不达意,形聚神散。宋代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有云:“心正则笔正。”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合乎章法。在吴雪先生看来,作为当代书者,首先应当调整好心态,以平和之心看待书法,不可有过强的功利之心。有了目的,所作之书就降了一格。书写是认真的事,也是平常的事,正如东坡先生所云“无意于佳而乃佳”,保持好的心态才能有好的书写状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书写是自愿的,从容的,更是终生的。


艺理融通,政事同心


故乡的文化沃土是吴雪先生的自豪,那座古老而渊厚的小城被誉为“中国楹联之乡”,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18岁,吴雪先生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将哲学中所学精髓巧妙地融入到了他挚爱的书法之中。针对如何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艺术的问题上,吴雪先生说:“哲学与书法看上去也许并不那么相近,在我看来,学习书法的人应适当学习哲学,中国书法追求的‘中合之美’与我们儒家和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是一致的,而哲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平衡这种‘中和’。”

用抽象的点画表达出“物象之”,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们对它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了艺术境界,具有哲学艺术价值进而升华为美学对象。

吴雪作品 欧阳修《祭城隍神文》

哲学是方法论,哲学也是世界观。中国的哲学博大精深,而且我们的艺术当中处处充满了哲学,充满着辩证的统一。比如说,书法里面就有很多矛盾统一的地方,浓与淡、疏与密、长与短、粗与细,章法的变化、结字的变化、用墨的变化,等等,里面有很多矛盾和统一。如何真正的做到艺理融通、从容书写,吴雪先生这样理解:“如果你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学习了哲学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这些看似很矛盾的元素有机的统一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会使你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加有张力,更加有时代感,所以我觉得哲学与艺术创作是有机联系的,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从事文艺创作的工作者,我觉得学哲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界提出四点殷切希望,犹如春风,沁人心脾;犹如号角,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在文联系统耕耘近三十年的书者,吴雪先生把对全省文艺家的服务放在首位,在服务当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吴雪先生深知,唯有饱蘸时代笔墨,为人民奉献更多精品佳作,才能不负众望。首先,要把文化自信转化为高尚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艺术需坚持化古为今,推陈出新,不断探索,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核心价值,满足大众审美的表现方式,努力向高品位、高境界攀登;其次,要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书法创作的全过程,让广大群众都能分享书法艺术当中的快乐。用形质兼美的作品美化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激励人们进取前行;再次,要把持续创新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提高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最后,把崇德尚艺作为艺术追求,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作为这个时代的书写者,唯有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书写出精美的时代佳作。

吴雪作品 储光羲《江南曲》

对吴雪先生来说,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止步于当前,他时刻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去攀登艺术高峰。王羲之早在《兰亭序》中说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同时也要不断的从时代当中、从生活当中、从人民当中来汲取创作的灵感,因为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人民群众在生活当中不断有新的创造,所以我们作为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创新、关注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够践行习总书记说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甘肃书画艺术网